本报讯(记者高建进)福州市历时九年的城区中学“薄弱校”改造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随着福州七中、三十中等53所城区薄弱中学在日前全部通过改造评估验收,福州城区中学“薄弱校”已成历史。
2000年,福州市进一步加大了薄弱校建设的力度,共投入专项资金6800万元,其中用于校舍建设6250万元,用于设备更新改造550万元。改造薄弱学校,加快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之一。为此福州市从1992年起正式启动薄弱校改造工程。9年来,福州市区先后投资5亿元,改造校舍面积20多万平方米,全面更新、添置了薄弱校的教学仪器设备。经过9年三轮改造,缩小了薄弱校与“重点校”之间的差距。
福州市委市政府把薄弱中学改造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这是薄弱校改造工程取得成效的重要原因。1993年,福州市正式颁布施行《福州保护城市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用地若干规定》,这是在全国率先以法律形式保护学校用地的地方法规。据此,市区28所薄弱校3445亩的建设用地被优先划定。市政府每年还拨出50万元专款奖励达标中学。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福州市教委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对“薄弱校”实行优先配齐配好领导班子,优先挑选师范毕业生和引进的骨干教师,优先保证基建资金投入到位,优先按标准配齐必备的教学设施。同时还规定师大20%的毕业生、师专5%的优秀毕业生全部安排到薄弱校工作。健全市区普通中学对口支教工作制度,16对32所重点校和薄弱校结成对口学校。
福州市薄弱校建设现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先后有21所薄弱校获得省、市“文明学校”称号。“薄弱校”不弱,也为福州市的初招改革铺平了道路。近三年来,福州市实行“免试、分设、就近对口”的办法进行初、高中分设办学模式的探索。在此基础上,福州市取消小学升初中“择校”的改革,也逐步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初步形成了“治薄”工作与初招改革良性互动局面。